Juno markets发现随着美元继续走强,新兴市场货币再次面临压力。彭博亚洲美元指数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下跌,跌幅已经超过5%,并创下了20年以来的新低。
亚洲货币承压的原因,与特朗普政策密切相关。一方面,特朗普政策推动美国经济的再通胀,导致美元及美元利率上升,从而强势美元;另一方面,特朗普不断强化的关税政策对出口依赖型的亚洲经济体构成了潜在的增长压力。这一内外部压力的叠加,使得亚洲货币的处境愈加困难。
在亚洲货币中,相对表现较差的是印度卢比和韩元。从近期的走势看,印度卢比和韩元的表现趋于相似,尽管韩国的国内局势相对动荡。这背后反映了市场对于亚洲货币的整体悲观情绪,尤其是印度卢比和韩元一直被认为具有“易碎”的特性。
然而,尽管当前亚洲货币表现疲弱,但与过去金融危机期间相比,市场对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系统崩溃的担忧已显著减弱。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且多数国家避免与市场进行过于激烈的对抗。如果选择硬性干预市场,可能会大幅消耗外汇储备,进而危及中长期的金融稳定。因此,汇率贬值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一种自然的调节机制,有助于缓解经济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出口和旅游业的回升。
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尽管亚洲货币整体表现不佳,但资金更多流向了利率较高的美元。然而,汇率贬值既是经济调整的压力释放阀,也可能是经济反弹的前兆。总体而言,市场并未显现出系统性风险的预期,亚洲货币的贬值更多地是“特朗普交易”的映射,真正的风险点仍然集中在美国经济和通胀的走势上。